索引号: | nfqrmzf-2024-00287 | 发布机构: | 南芬区人民政府 |
信息名称: | 市政协第十四届三次会议 《关于加快发展冷水养鱼业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提案》(第3064号)答复 | 主题分类: | 政协委员提案 |
发布日期: | 2024-06-26 | 成文日期: | 2024-06-26 |
废止日期: | 文 号: | ||
关键词: |
市政协第十四届三次会议 《关于加快发展冷水养鱼业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提案》(第3064号)答复
市政协委员南芬区活动组: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发展冷水养鱼业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贵活动组对南芬区冷水养鱼业发展的关注和支持,我区对上述提案高度重视,对现阶段冷水鱼养殖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审慎研究,力争尽快推进冷水鱼健康养殖模式,探索深加工产业,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品品牌质量,带动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
南芬区全区冷水鱼养殖面积164亩,共有冷水鱼养殖户54户,养殖品种主要为虹鳟鱼、金鳟鱼、鲟鱼、细鳞鱼等,养殖方式以家庭承包养殖为主,其中有龙头企业1户。2023年冷水鱼产量330吨,渔业产值达到2440万元。
一、冷水鱼养殖业发展现状
(一)品牌建设及特点
南芬区地处辽东东部山区,海拔范围在152~1178米,以山地侵蚀构造地貌为主。区域内冷泉水十分丰富,共有泉水70余处,水质清澈见底,水温常年保持2~20℃,pH值达到6~8,非常适合冷水鱼养殖。冷水鱼产品远销北京、黑龙江和吉林等省份。2018年南芬区虹鳟鱼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二)冷水鱼产业园区建设
2023年南芬区人民政府邀请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制定《本溪市南芬区冷水鱼产业融合发展园区规划(2023—2027年)》,园区所在地思山岭街道办事处是我国冷水鱼养殖业的发源地之一,具有特色产业优势明显,融合发展基础扎实。到2027年园区农业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冷水鱼主导产业优势更加突出,绿色发展水平大幅提升,经营体系更加完善,农民收入水平大幅提升,建设成为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设施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示范样板。
(三)良种繁育优势
依托市级龙头企业本溪艾格莫林实业公司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等科研院所合作,以渤海1号虹鳟鱼、细鳞鲑鱼等冷水鱼良种为基础,自主培育出抗逆性强、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的优良新品种。2022成功申报年中央预算内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本溪市虹鳟鱼种质资源场建设项目,总投资1113万元,建设三座循环水车间、排水系统和设备安装等主体工作2023年已建设完成,计划2024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2024年计划产量200吨,产值1200万。
(四)农产品深加工
龙头企业本溪艾格莫林实业有限公司建有1000平米加工车间1个,开展鲜鱼切割、分装,把鲜鱼片加工成易运输、易储存的产品,开发了冰鱼三文鱼、调味鱼排、调味鱼柳和烟熏雏鱼片四大系列产品。冷链仓储能力大幅提升,已建成速冻冷库1座,基本满足本村冷水鱼储藏需求。
(五)科技助农
南芬区政府与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所属淡水院冷水鱼团 队合作,组建了南芬区冷水鱼科技特派团,采取“核心示范基 地+核心示范户+养殖户”三级体系的示范推广模式,充分发挥核心示范户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唱响“虹鳟鱼”地理标志品牌。特派团采取培训、现场指导、座谈交流、网络答疑等多种方式开展冷水鱼养殖技术服务和指导,2022-2023年年现场培训农民100余人次,提供电话咨询、网络解答等服务200余人次,累计发放技术资料和书籍200余册。
(六)产业融合发展
建成城外鱼庄网红打卡地。依托城外鱼庄,建成集住宿、餐饮、乡村休闲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以冷水鱼文化为主题特色,开展冷水鱼养殖观光、特色冷水鱼主题餐饮,开发高品质鱼宴,形成了全鱼宴等特色菜品。开发了丰富多彩的游乐项目,定期进行文化节目表演和“冷水鱼”主题大型灯光秀,建成音乐喷泉、游泳池、赛车场、动物园、星空泡泡房、迷宫等30多种网红打卡项目。
二、下一步发展规划
(一)加大政策扶持,壮大养殖基地建设。出台奖励扶持办法,对养殖农户给予资金奖励补贴,大力发展冷水鱼规模养殖,引导农户依法采取多种方式流转承包地,建设适度规模化养殖基地。
(二)推进鲑鳟渔业标准化健康养殖。推进虹鳟鱼无公害养殖模式,改善冷水鱼养殖水域环境,控制、监测鲑鳟鱼繁殖孵化、育种及成鱼养殖过程中的鱼病用药品种及数量,提高食用水产品的质量安全保障。
(三)延长产业链条,注重产品深加工。加快引进一批产业关联度强、技术装备水平高、市场竞争优势明显的水产品加工企业,积极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产业,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切实提高水产品综合利用率和附加值。大力发展精品虹鳟产业和源头精品冷水产业,开展以精品冷水鱼企业为龙头的冷水产品深加工,由点辐射全区,带动整个冷水鱼产业由量提质,形成特色产品生产销售一条龙,由做大向做强转变。
(四)坚持生态高效,注重产业融合。深挖渔业文化资源,推进渔业与文化、生态、旅游、科普、资讯等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冷水鱼产业向旅游、观光、餐饮、休闲、农家院等第三产业转变,实现就地生产、就地销售,就地消费,增加产品附加值,以消定产,做大精品,实现生产消费双驱动。
本溪市南芬区人民政府
2024年2月23日